首页 / 新车资讯

海马汽车上半年预亏损超5000万元,氢能驱动技术是曙光还是深渊

2023-08-15新车资讯作者:天和Auto来源:[db:来源]阅读

海马汽车上半年预亏损超5000万元,氢能驱动技术是曙光还是深渊

海马汽车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发布,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到5000~7000万元,去年同期亏损9778万元;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超过1亿元,最高可以达到1.25亿元。

前景堪忧。

海马汽车的前身是海南马自达,海南马自达的前身是海南汽车厂;在马自达奔向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的怀抱之后,海南汽车厂就只有自主发展了。只不过其对于马自达的离开始终耿耿于怀,后续打造的自主品牌总是或多或少的模仿马自达汽车,品牌也命名为“海马”;然而马自达也已经沦为边缘品牌,海马需要开拓一条全新的路径,可是海马汽车最终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,走通这条路的概率会非常的低。

这条路就是“氢能电驱”,现在的海马汽车将与丰田合作开发氢燃料汽车。

氢能驱动技术是曙光还是深渊?

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思考另一个问题:

  • 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技术是不是汽车的终极形态?

相信绝大多数汽车爱好者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,不论是插电混动还是增程混动都只是过渡技术,是在充电桩密度不够大的阶段里才需要的技术;一旦纯电动汽车普及超高压充电,而且随处都可以进行快充的时候,那么长途驾驶仍旧需要烧油的插混类汽车则必然会被淘汰。

因为混动模式的使用成本依旧高于纯电驱动,依旧会产生排放。

所以汽车的终极驱动平台一定是纯电动平台,插混驱动平台是一定会被淘汰的,现在只是没能确定淘汰的周期,但相信最多不过十年左右。

于是氢能驱动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就确定了,现在将研发重心放在氢能驱动平台之上无疑是走向深渊。

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氢能驱动平台的本质是“氢能发电器(燃料电池堆)增程式电动汽车”!这种驱动技术的基础是电驱动平台,与纯电动汽车的不同之处是多出了“氢燃料电池堆”。这种电池不是一般理解的动力电池,而是发电用的电池;其采用氢氧还原的方式来发电,消耗的是加注在高压储氢罐里的液态氢或气态氢。

所以氢燃料汽车就是「插电或非插电类增程式汽车」,其本质与理想L7/8/9、岚图Free、问界M5、深蓝S7等车没有区别;不同之处只是这些车采用内燃机以消耗燃油为基础发电,氢燃料汽车用燃料电池以消耗氢气为基础发电。

综上所述,氢燃料汽车从来不是未来,它只是一种过渡技术,而且还是基本没有前景的过渡技术,即便在过渡期里也无法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。

可以说使用内燃机的理想汽车或其他品牌的增程车能够热销,氢燃料增程汽车也一定不能!究其原因有三点。

  1. 车价高
  2. 氢价高
  3. 密度高

氢燃料电池堆不是一般的发电器,这种化学发电器需要使用很多的贵金属,其中读者们都很熟悉的原材料是PT;也就是“铂”,俗称为白金,一组低功率的燃料电池也需要用到几十克的铂。

那么再加上三电系统则必然会造成车辆制造成本过高的缺点,这些车基本都是有价无市。

使用普通插电增程汽车的成本很低,即便用增程混动模式的耗油量也不过是百公里七八升的消耗,每公里的费用可以低至0.5元左右;可是氢燃料汽车的增程模式能耗偏高,百公里需要消耗一公斤左右的氢,费用至少会超过60元!同样是增程汽车,用氢增程的成本会高于使用内燃机增程,作为消费者真的会接受它吗?

最后一个缺点是氢的能量密度过于高,比TNT还要高很多倍!小时候玩过的气球都用氢气,不过因为氢气球遇到明火很容易爆炸,所以氢气球被淘汰了。然而氢气球里只有一点点的氢,而氢燃料汽车至少要带着五六公斤的氢!那么如果这些车在碰撞中出现氢的泄露,结果就很难预测了。重点在于运输氢的过程中风险更高,加氢站的储能和建设成本还要高。所以大多数汽车爱好者对于氢燃料汽车的态度都很保守,资本也不看好这种驱动技术;以至于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几百座加氢站,可是加油站有十一余万座,充电桩有几百万个,也就是说现在即便有氢燃料汽车也很难找到地方去加氢。

海马汽车似乎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的路,这条路很难走通。


编辑:天和Auto-汽车科学岛,天和MCN发布,欢迎转赞评

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
猜你喜欢